福州展厅设计 http://fuzhou.yidianpack.com/ 从此前,美国的一些主流舆论,大肆鼓吹美国要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以维护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 到最近,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拜登政府并不寻求打压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本身,而是打压中国取得军事优势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变化的征兆,虽然说耶伦的表态,还只能代表拜登政府中,一部分高级官员的看法。 美财长耶伦 但是当这种苗头开始出现的时候,它无疑就意味着,美国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已经开始更明显的寻求妥协了。 直白一点说,就是中国最近一段时间强硬的态度,让美国已经意识到了,他们无法在一边全方位打压和围堵中国的同时,另一边,又想寻求跟中国在有利于美国的商贸领域进行合作。 这种背景之下,作为拜登政府的财政部长,耶伦不得不站出来,发表了一通带有“安抚性质”的讲话,其目的就是要向中国释放善意,寻求跟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直升级“反华”举措的拜登政府,开始出现这种明显的变化呢? 美国经济下行 最近,《南华早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美国这种变化的根源。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东尼-罗利,他在文章中写到:“美国经济似乎正在走向衰退,而中国经济复苏的状态良好,这促使华盛顿最近在与北京的官方交流中改变了调子,反映出中美关系将由经济决定的趋势。” 但问题是,全世界范围内东升西降的趋势,已经出现很多年了,美国这些年来,事实上已经在走向衰退,而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事实。 为什么偏偏是在眼下这个时机,拜登政府会因为经济上的问题,来试图调整中美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 首先,站在美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虽然说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实际上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是由于美元霸权的存在,这种下降的趋势是比较缓慢而且难以察觉的。 正因如此,美国人一直不肯承认他们事实上在走向衰落,反而在不断的预测,中国的崛起什么时候能够停止。 但如今,距离“次贷危机”已经过去15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范围里,美国经济走向衰落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而且,由于历届美国政府,滥用美元霸权,来缓解临时性的经济危机,这给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系列致命的创伤。 这其中,最突出的两个例子,第一就是美国债务危机具象化,第二就是现在居高不下的通胀。 美国债务危机 从债务危机的角度来看,美元世界货币的属性,赋予了美国政府可以借钱过日子的“权利”,这是一种通过大量从美联储借债,来维持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模式。 但是,美国政府从美联储借钱,本质上就是消费未来,而任何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都是有限的。现在美国政府在债务问题上,就已经面临彻底透空未来的危机了。 关于这一点,可以用一个直白的例子来说明。眼下美国国债规模,高达31.6万亿美元,而为了缓解国内通胀,美联储连续十次激进加息,利率已经达到了5.25%。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支付国债利息的钱,就要超过6000亿美元。而且,随着时间往后推移,美国政府不断地借新还旧,如果到今年年底,美联储还不降息,那么光支付的国债利息,可能就要超过1万亿美元。 美联储 现在美国GDP是24万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大约2%,也就是说,美国GDP一年也就能增长4万亿美元左右,按照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大概占到GDP的35%计算,美国政府财政一年,能增加1.3万亿美元的收入。 在这些增加的财政收入中,还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以及卫生福利支出等等。这就导致了,美国政府每年多赚的钱,根本不够偿还国债利息的。 金融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信誉问题。当投资者意识到,美国靠发行国债“借钱过日子”模式,已经维持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对于美国经济的信心,自然就会下降。 而投资者信心的下降,对于美国这么一个虚拟经济繁荣、实体经济萎缩的经济体来说,那就等于是灭顶之灾。 美国通胀 第二个非常影响美国经济长远预期的因素,就是通胀。虽然美联储连续采取激进加息策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但是距离把通胀率降低到2%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说债务危机,影响的是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国家大经济面的危机,那么,通胀问题,影响到的就是美国的民生,事关每一个老百姓的生计问题。 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促使美国民众实际收入减少,面临生计困难。当普通民众吃饭遇到危机的时候,国家肯定就会乱。此前美国“零元购”、“黑命贵”等事件的爆发,就是通胀居高不下惹出来的麻烦。 正是因为在债务危机、通胀危机,这两大经济困境的现实影响下,现在的拜登政府,才不得不寻求改变对华策略的基调,流露出想要妥协求合作的意思。 美国总统拜登 通俗一点说,过去美国经济形势也不好,但能够坚持对华强硬,而现在却突然发生转变,根源就是量变引起了质变。 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已经超越了拜登政府此前的预期,如果他们继续跟中国针锋相对,采取全方位打压遏制中国,甚至推动中美经济“脱钩”的策略,那么,还没等到中国承受不住压力,美国内部可能就先解体了。 大国博弈,从来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分出胜负的事情,但是在博弈的过程中,谁更有耐力,谁更有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彼此都是能感知到的。 现在美国已经感知到了,如果继续这么跟中国斗下去,最后吃亏的就是他们,所以才尝试做出一些有限的改变,试图以此来拖延时间,等待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格局出现。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即将访华 其次,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近年来,虽然经历了新冠疫情,但中国经济却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而且在今年年初,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中国经济更是迎来了“开门红”,保持了稳定发展。 可以说,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抱有很大信心,比如,最近几个月,中国迎来新一轮主场外交热潮,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蓬勃向好的经济形势,原本一直是处于美国刻意打压下的。换句话说,美国对华经济的打压政策,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相反,美国因为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反而加剧了美国的通胀。 在此背景下,美国实际上也知道,在经济上,他们已经难以“制约”中国了。因此,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表述,开始“变调”。 中美关系 这实际上也表明,美国政府认识到,在某些领域继续维持打压中国的政策,已经行不通了。所以,还不如做出“有限的改变”,向中国释放所谓的“善意”,希望以此能为美国置换些利益。 此外,中国冷处理美国的对话请求,实际上也让美国意识到了,中国在核心利益上是绝对不会退让的。 中美关系究竟能不能走向缓和,关键得看美国的“诚意”够不够,美国如果真想改善中美关系,那就必须要先拿出实际行动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