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租赁 昨天,成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限购措施的通知》。 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统一为一个住房限购区域,具备该区域内任一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以及具备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均可在该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在成都东部新区、青白江区、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区域内生活工作且无自有产权住房的非成都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在该区域内购买一套住房用于自住。 这个变化背后是什么信号呢? 在我看来就是利好成都的购买力释放。 成都之前的限购政策出了名的复杂,而新房摇号出了名难又出了名的火。 这条新政最大的改变就是: 1.取消了刚1刚2刚3这些顺位关系。 2.棚改不再优先,纳入无房家庭计算 3.天府新区、高新西区、五城区、二圈层全部打通,高新南可以买全城,其他区域不能买高新南。 4.没有开过的双限地楼盘和推售房源面积在200平米以上的不再摇号,摇号只针对200平米以上且报名人数达到房源数2倍。 5.达到摇号的楼盘,如果报名人数是房源的2-3倍,会按照无房、普通的顺序选房,房源比例为70%和30%,如果超过3倍,那就是100%面向无房客户。 说白了,就是优化了区域限购措施,也优化了摇号打新的方式。 这或许和当前楼市大环境以及成都本身的市场热情度低有关。 这次优化限购,可以释放一部分的购买力,让之前被限制的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 也算是刺激市场成交的一个举措,会利好成都市场。 我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城市开始优化楼市政策,可以等等看。 铁粉都知道,我们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外面考察,去找到有价值且当下价格有回调的城市和板块,也会给大家提供市场的最新消息。 因为获取信息,是我们做出投资判断的第一步。 所以不建议大家错过市场有价值的信息,我也理解现在很多人有信息焦虑,信息获取难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判断信息真伪。 大家可以扫码添加我的微信,我微信一般会第一时间同步市场的一手消息,也会抽时间给大家解答疑问。 开始今天的正文吧。 一直以来,关于第5个一线城市到底应该是谁的讨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第一财经周刊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这15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站队,摇旗呐喊的拉拉队不少。 其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南京。 但在我看来,如果真要诞生一个超级大城市,至少有2个目的要考虑进去的。 那就是均衡和“安全”。 所以,我自己认为下一个超级城市,反而不一定是发达的沿海城市,而是出于安全战略考虑的内陆城市。 换言之,成都、重庆、西安,会有很大的完胜概率。 听完结论之后,不要着急,听我来分析分析,看看有没有道理。 超级大城市,如果单纯拼产业、人口、政策,那么有一批城市都会出圈。 比如投票率最高的杭州。 杭州电商在全球都赫赫有名,2021年的GDP总量和增速均在全国前十。吸金能力(本外币存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方面,杭州也仅次于京沪深。 最受关注的人口增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数为1220.40万人。 长三角城市群中,2021年末杭州常住人口总量居第3位,仅次于上海2489.4万人和苏州的1284.8万人。 不管是产业、人口增长,杭州确实强。 但杭州成为超级大城市,差了点ZZ地位。 北京有超然的地位,同时辐射了整个北方,一线城市当之无愧。 (图源网络,侵删) 上海依靠长江水道,辐射了整个长江流域的人口,100多年前就是中国经济的龙头。 (图源网络,侵删) 深圳本质上是特区,能做很多广州做不了的事情,早期接受HK资本,现在又能吃上政策红利,这样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广州是华南中心,虽然总有人觉得广州经济最弱,但广州做了千年商都,积累出来的本钱还是有的,而且还要照顾粤西北的“穷兄弟”,手头上能留下的钱自然就少了。 杭州呢,本就是富黍的江浙之地,但同时又被上海压制,而且沿海城市已经拥有了2个一线城市,哪怕是处于地区均衡发展的角度,都不见得会选择杭州。 杭州所处的浙江省,现在是共同富裕的示范区,讲究的更多是均衡发展,不存在帮扶或者辐射周边的能力。 现在杭州的民营经济很发达,吸纳人口的能力也很强,那继续保持壮大就可以了。 那为什么是内陆城市呢? 第一我认为还是要考虑均衡。 当前一线城市,刚好都在四大城市群或都市圈范围内。 能辐射的不是简单的几个城市,而是整个片区。 广州、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龙头城市,带动的不止是大湾区,还有整个华南片区。 上海,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辐射的是整个华中片区。 北京,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辐射的是整个华北片区。 按照这样的逼格发展,要想均衡辐射,当前还差西南片区还未有带头的辐射城市了吧? 而西南片区的龙头,一定属于新鲜出炉的成渝双经济圈了。 成都和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区位优势上可能并不如沿海城市,但重庆作为直辖市有ZY垂青。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它们都是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支点,西南片区的财富都流向成渝这里了。 或许成都和重庆2个城市中,不会诞生一个超级大城市,但如果成都+重庆,那毫无疑问就是整个西南片区的主心骨了。 过去经济发展重沿海,但经历过今年俄乌战争之后,“安全”也变得尤为重要。 这是我认为成渝会出圈的第二点理由。 成渝出于国防安全考虑,一直有绝对的优势。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整个大三线是以重庆为核心,西安为辅建设。 科普一下: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自古以来重庆以山城出名,有天然地御的作用,三线建设时期,为了国防安全需要,就把很多重工业移到重庆。 时至今日,重庆依然有长安厂,重钢等著名产业。 说句实话,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没有谁比重庆的战略地位更重要。 历史上无论国内外侵略,重庆从来没有被直接征服过,它是西南地区的门户,更是我们坚实的大后方。 同时,重庆自给自足的能力很强,天然气、粮油、木材、矿石、人力、电力等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背靠四川的大粮仓,还有贵州云南的磷矿煤炭。 说是我们后方储备也不为过。 而成都呢,更多是在经济和产业上发力。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这几年对成都的重视程度都在大大提升,给了很多政策倾斜帮扶,成都的发展之路也是一骑绝尘。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超越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全国第三。 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一次性开通五条地铁新线的城市,也是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十年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座同时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21个,排全国第三。 全球80%的Ipad、50%笔记本电脑芯片、20%的笔记本电脑都是“madeinchengdu”。 成都的经济总量在去年已经逼近2万亿,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现在成都又走强省会战略,有人说成都是靠着吞并和吸血发展起来的,但成都确实是发展壮大起来了。 如果不这样,成都又拿什么去对抗沿海城市的虹吸呢? 相反这几年,成都反过来形成了虹吸作用,不仅是四川人选择到成都,也吸引了不少北上广深的人才来成都。 现在成都人口达到2200万人,仅次于北京,上海,去年人口增长成都排在全国第一,这也说明成都的城市魅力已经可以回吸人口。 成都的强产业+重庆的战略需要,都意味着这2个内陆城市是不可能被国家忽视的。 或许单一的重庆或者成都,并不抗打,但如何成都+成渝,那就是强强联手,势必会诞生一个超级大都市圈。 所以,如果下一个超级大城市出现在哪里? 西南片区,应有一席之地。 我们考察过成都和重庆,重庆火辣,成都悠闲,一个魔幻3D城市,高楼林立,道路曲折,一个是一片平原,天府之国,各有优势,各有使命。 投资房产,背后最大的逻辑是国运,其次是押宝城市,每一步赌的是国运和城运,那么关于这2个城市到底如何押宝,哪些板块吃到的红利最大? 成都在新政出台后,市场会不会立马活跃起来?还会不会有更利好的政策出台? 另外,除了成渝之外,全国我们还看好28个城市,并且还给出了这批城市应该着重关注的板块,并给出不同预算可以关注不同的板块。 如果你对城市选筹有疑问的,可以扫码添加我的微信,领取这份城市价值名单,也可以就自己所买或准备买的城市来咨询我,给大家做个诊断。 -end- 我是大胡子李俊怀。深耕楼市10余年,自己投资买卖过10几套房,最高涨幅14倍。我从不煽动“高价买房”,不吹嘘“稳涨不跌”。10余年买房路上,用实践总结方法,用脚步丈量城市,已成功帮助2万余家庭实现财富升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