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网 近日,强降雨袭击泰国东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发生洪灾。而位于泰国东北部的伊森地区是泰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此次洪灾带给泰国农业损失达30亿泰铢(约合6亿元人民币)。 此岸彼岸不同天。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地方遭受洪灾,而太平洋的东部却承受着干旱的烘烤。 5月以来,持续的干旱天气困扰阿根廷全境,影响到全国超过46%的耕地。特别是在中部和北部农业主产区,近九成粮田为旱灾所波及。北部一些重要农业省份已连续五个月没有降雨。相关研报指出,受此严重干旱影响,今年阿根廷出产的主要农作物将会出现大规模减产,其中小麦减产最多,与去年相比减产幅度或近15%。预计这一波减产将导致阿根廷2023年的粮食出口贸易损失近4000万美元,这一数值约为阿国去年粮食出口收入的近一成。 太平洋东岸的干旱并未止于南美洲的阿根廷,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同样感受到旱灾的危害。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8日报道,由于中西部地区严重的干旱,密西西比河的水位正处于十年来的最低,已导致从美国中心地带运输农作物的重要驳船通道被迫关闭。密西西比河驳船运费日前升至每吨49.88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且较一年前上涨近50%。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玉米和大豆出口通道,占美国粮食全球运量的一半以上。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有超过1200口水井枯竭,这一数字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7%;全州约64%的水井水位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当地一家钻井公司表示,他们现在必须钻到地下150米,才能获得稳定的地下水供给。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估计,由于缺少用水,约2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可能会在未来20年里荒废。 把视线再看远些,干旱天气或许并非局部现象。今夏以来,北半球许多国家面临着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尤其是欧洲,更是遭遇“五百年一遇”的大旱。欧洲干旱观测站在7月进行检查时,发现欧盟有45%的地区处于干旱预警状态,此外15%的地区处于最为严重的红色预警状态;干旱预警状态下的地区,其土壤也面临着干旱,但那15%的地区则意味着不光是土壤,植物、农作物也都受到了明显不利影响,气温升高导致水分蒸发,许多地区的河流也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部分水源甚至干涸。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7日发布的报告称,9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上涨1.5%,这是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减产的影响等因素,对全球粮价的底部支撑造成的。而据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9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也显示,尽管全球食品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下跌,但其中重要谷物如小麦、大米、玉米价格则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反弹。 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美国无论是玉米还是大豆均面临减产风险。从供给端来看,美国对世界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大豆和玉米,更是美国粮食战略里的“王牌”,总产量占全球的六成左右,牢牢掌控着全球粮食供应的主导权。前文所述的密西西比河粮食运输受制于旱情,已严重影响到美国玉米和大豆出口,因玉米、大豆价格易涨难跌,也使得国际玉米及大豆价格一直持续高位。 不仅是美国,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印度,同样因为旱情,其水稻产量减少了大约700万吨至800万吨,而到冬季,减产量甚至有可能增加到1000万吨至1200万吨。更令人担忧的是,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41%的印度,不仅对大米出口征收20%的关税,还打算继续实行禁止其部分粮食出口的政策。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表示,今年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是粮食获取问题,而非仅粮食生产问题。3月以来,尽管全球粮食价格有所下滑,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来说,仍然存在着粮食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公布了与全球粮食危机相关的报告,推测截至今年8月,全球约有8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IMF警告称这其中的3.45亿人正在严重的食物短缺中苦苦挣扎。要想消除饥饿,“未来的12个月里需要投入500亿美元”。报告担忧,尽管近日粮价有所下跌,但食物短缺状况还有恶化的可能。供应链不畅和主要粮食储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