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大字报式的谩骂能提高民族自信吗?诺贝尔文学奖一文不值吗?

2022-07-05| 发布者: 华北商贸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今天打开网络,有一个光头中年男人痛哭流涕,抨击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被阉割了,那感觉就像被阉割的不......
代办

今天打开网络,有一个光头中年男人痛哭流涕,抨击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被阉割了,那感觉就像被阉割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还有他本人一样,真的把我恶心到了。

最近网络上这种人铺天盖地。在十几年前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现在是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在大声疾呼,要树立民族自信心,要脚踏实地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时候,这群人在哪里?在几年前,公开抨击某著名公知高某松整天胡说八道,立刻会就被淹掉,这群人是不是其中的主力?

最近还有一股热潮,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人主导的文学体系,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不利于我们民族自信心的培养,云云。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历来就是带着偏见的,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也不仅仅针对我们,那个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十年前我们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设立以来评选标准几乎就没有变过,从来也不代表大众审美,仅仅是众多文学偏好中的一种,当然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这看个人的喜好。但是绝对不代表其文学价值不高,诺贝尔文学奖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没有之一。

与其争论这个,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看到,从80年代至今,我们能看到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同一批人创造的,他们的名字是余华、刘震云、莫言、王朔、麦家、刘慈欣、阿莱等等,他们都是50后、60后,他们垄断了中国文坛40多年,新生代作家几乎没有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不恐怖吗?《人世间》的爆火是梁晓声的成功,难道不是中国文坛人才断层的体现吗?难道不是中国新生代创造力、想象力匮乏的体现吗?

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现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只是一群野蛮人,于是老先生奋笔疾书,让美国人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学之美,大大的展现了一次中华民族的雄风。但是老先生也感慨,他很羞愧,因为除了传统文化,当代的文学,没有值得跟美国人说的。于是他更加勤奋的读书,一辈子笔耕不辍。

对于毒教材我也很愤怒,但是有的人吹毛求疵,把汪曾祺老先生的《受戒》划分为黄色小说是不是过了?你们真的有哪怕通读过一遍这部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吗,这篇小说是跟《谁是最可爱的人》、《西望茅草地》等众多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一起评为80年优秀短篇小说的。

今天我们中国再次崛起了,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世界,我们不应该再沉溺于公知构建的外国月亮更圆的泥潭里,我们不应该再妄自菲薄了,但是这也不应该是我们狂妄自大的理由。我们应该做的是埋头苦干,在更多的领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用实力打瞧不起我们的人的脸,而不是靠大字报式的谩骂来提升我们所谓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嗨真的要不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华北商贸网 X3.2  © 2015-2020 华北商贸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