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 冯蕙 冯蕙的名字,对于非专业领域的人士来说、可能比较会陌生,但是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她参与编辑的书。冯蕙,1931年3月3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编审,长期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思想,曾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1—4卷)第2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书信选集》以及《毛泽东年谱(1893—1949)》和《毛泽东年谱(1949-1976)》。 以《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为例,该书记载了主席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逝世,27年中的各个方面活动,包括他的文章、他的讲话、他的谈话、他的批示、批语、他的题词,包括他写的书信和诗词等等,还有他同各方面人士的交往、他参加会议的情况,他下去视察、参观的情况,几乎把主席每天的工作情况,都记载下来。 因此,读者想查某一天有什么事、想了解毛主席哪一天在干什么,或者了解他哪一天同谁谈过话,都可以通过这部年谱查得出来:主席某一天他参加了什么会议?在会上作了什么讲话?或者他这一天同哪一位领导人谈了话?会见了什么外宾?写了什么文章、批示、批语、题词?或者给亲朋写了什么信?这一天他是去游泳或者爬山?要的什么书?读了什么书?……年谱里都记载的一清二楚。 同时,由于年谱是按年月日记事的,主席今天讲话讲了什么,第二天他又跟谁谈话谈了什么,第三天开会上他又讲了什么,或者他又写了什么批示……这样一天一天地排下来,很自然地把一些事情发展的过程性显示出来了:某一个重大的决策,主席当初是怎么想的,后来和人交谈对他有什么影响,最后他又怎么决断的、决策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轨迹和发展。 冯蕙 左起:金冲及、逄先知、胡乔木、冯蕙 2013年12月24日,冯蕙和逄先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等做客人民网党史频道,就此年谱和网友交流时,谈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 她说,这个讲话是主席1957年2月27号讲的,《年谱》当天记载的是当天讲话的记录稿;主席在讲话后,经过了十几次的修改,最后在6月19号才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年谱把这个修改过程整个都记录下来了。从讲话到发表,中间有几个月的时间,特别是这中间由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这样的一个变化,他有一些补充、修改,而有的补充、修改又受到当时国内形势的变化的影响。 她还谈到,大跃进的时候提出要赶上英国,最早提出的是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国,到了1958年他又写了两年可以超英;大家都觉得怎么搞,一下怎么缩短了这么多年?这也不是他完全凭脑子想出来的,是他当时看了薄一波的一个报告。 1958年,薄一波报告说,超过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薄一波的报告为什么这样讲呢?他说如果我们1959年钢产量达到了2500万吨的话,那么就超过英国了,因为那个时候英国的钢产量大概是年产2200万吨。 冯蕙在和网友交流时还谈到,主席曾提出领导人应该有几个右派朋友。为什么这样讲呢?主席是很注意全面观察问题的,他希望了解各方面的意见。举一个例子,当年有一个报告提出要上三峡工程,他批了一句话:需要一个反面的报告。就是说这个报告说了三峡工程的好处,它的利益在哪些方面,但是他希望还看到一个反面报告,就是这个工程上了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不利的地方没有。 1990年,冯蕙(左)向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右)请教 冯蕙工作照 在这次交流时,逄先知还说到主席如何处理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他说,主席在注意阶级斗争问题,也没忘了生产斗争,没有忘了经济建设。他提出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要结合,比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时候,他说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得好不好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你增产还是减产…… 2020年6月15日,冯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由于冯先生的资料、能搜集到的很少,值其忌辰,谨以此小文追思。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